武汉金融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
国际刊号:1009-3540
国内刊号:42-1593/F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6762 人次
 
    本刊论文
武汉创新型城市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摘要】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各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本文以武汉为研究样本,从金融角度分析了武汉地区金融体系对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支持作用,找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对武汉创新型城市的建设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 金融体系 对策建议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国际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许多国家都将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作为本国的重点发展战略,希望增强国家的创新能力来提升本国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也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方针,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国家开始实施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从2008年将深圳定为首个创新型城市试点后,截止到2012年10月,全国创新型城市试点已达到了45个,发展速度非常快。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建设好创新型城市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创新型城市主要指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市,对其他区域具有高端辐射与引领作用。
  武汉作为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是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构建创新型城市既是武汉市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中西部乃至全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以技术创新来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实现产业升级,是武汉市在具备人、财、物的条件下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契机。
  二、创新型城市与金融支持
  1、创新型城市与金融体系的关系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需要一套完整的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创新体系的支持,主要指技术支持;也需要一系列合理的创新型科技管理政策和法规的大力支持,即来自政府部门的支持;也需要有相应的创新型城市文化做支撑。与此同时,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也离不开经济方面的支持。
  创新型城市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金融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以及环境创新。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也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首要推动力;技术创新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动力;文化创新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金融创新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经济支撑;服务创新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体制保障;环境创新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前提。
  在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金融体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支持作用。因此,在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过程中,必须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健全的金融体系,加快创新型城市的建设。
  2、金融支持的具体体现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具有优化资源配置、规避风险、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监督企业经营管理者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可以降低市场中交易者获取信息的成本和他们的交易成本,从而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技术的创新。由此可见,在创新型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金融体系的支撑作用不言而喻。一方面,金融体系是现代城市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健全的金融体系将成为创新型城市的标志之一;另一方面,健全的金融体系不仅能满足各类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而且通过风险分担机制可以降低这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风险,激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1)资金融通。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在于进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但是,进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单靠政府补助和企业自有资金很难满足企业研发对资金的需求量,而金融机构可通过设计新的金融产品或提供新的金融服务来为这些进行创新的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2)分散风险。不管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都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征,这就决定了企业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承担巨额风险的可能,在我国从事技术创新的多为一些中小企业,他们本身就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一旦发生较大风险,他们更是无力承担,在高风险面前,他们可能会选择放弃进行创新,这对我们建设创新型城市是非常不利的。有了金融体系的支持,这些企业可以选择适合自身的金融产品,分散和转移部分风险。
  (3)优化资源配置。金融体系在整个市场经济体系中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金融机构不是公益性机构,他们在选择贷款或投资对象时,会优先考虑那些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增长潜力大的企业,这样就可以向市场传达一种信号,促使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强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淘汰那些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弱的企业,使有限的社会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
  三、武汉市金融体系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武汉市金融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金融机构逐年稳定增长,经营业绩也有所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机构数量增加
  截止到2011年底,武汉市共有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271家,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32家。随着金融机构数量的不断增加及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武汉市区域金融中心的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2、资本市场活跃
  截止到2011年底,武汉市社会融资规模达到2631亿元,资本市场融资规模达到164.61亿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199.1%,这表明近年来武汉市资本市场发展势头良好,资本市场趋于活跃。
  3、信贷平稳发展
  截止到2011年底,武汉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0157.53亿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16.0%,同时,不良贷款减少,本年不良贷款余额为57.26亿元,比上年减少了3.5亿元,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得以增强。此外,贷款结构趋于优化,一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新增贷款较多的向实体经济转移。
  4、经营业绩改善   截止到2011年底,武汉市金融机构实现营业收入1264.90亿元,比2010年增长29.7%,实现营业利润286.55亿元,比上年增长26.1%,金融机构经营业绩逐年改善,既有利于金融机构自身的长远发展,也为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提供了契机。
  在武汉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过程中,金融体系并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支持作用,主要体现在政府支持不到位,金融支持体系不健全。
  2010年武汉市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为136亿元,仅占GDP的2.44%,2011年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175亿元,仅占GDP的2.69%。由此可见,政府对科技创新的经费投入明显不足,政府财政支持不到位,同时,政府在企业金融支持力度方面的投入也不足,导致企业出现融资难的困境,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缺乏金融体系的保障,特别是对没有信用担保机制且风险投资不足的中小企业来说,从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更是难上加难。
  四、武汉市金融体系建设的对策
  1、建立健全政府金融支持平台
  一方面,政府部门需要增加科研扶持资金的投入,充分发挥财政拨款对科研项目的支持作用,引导企业自有资金流向研究开发领域。另一方面,采取多种措施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在武汉地区,存在很多进行技术创新的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普遍面临自有资本少、信用度低、经营风险大的问题,单靠自身力量很难从金融机构取得贷款,这种情况的出现会降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对建设创新型城市无疑是不利的。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建立健全金融支持平台,为武汉建设创新型城市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2、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支持体系
  虽然政府的金融支持对创新型城市的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支持体系才能担负起支持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最终使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设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优化投融资结构、增强银行竞争力,通过金融创新创造更多的金融产品,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吸引更多的客户群体,开拓新的市场,提升武汉金融业的运作效率和行业整体竞争力。同时,在目前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和我国风险投资市场发展不成熟的情况下,鼓励各商业银行在确保贷款安全的前提下考虑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特别是向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贷款。其次,健全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增加对风险资本的吸引力,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引导风险投资资金流向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最后,改进我国担保机构目前的运作模式,着手提高担保机构的运作效率。
  3、规范民间资本的运作,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目前,民间资本在武汉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参与度较低,大量的民间资本未能进入创新型城市建设体系中,民间资本的潜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规范民间资本的运作,合理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到武汉创新型城市建设中来,这样既能拓宽武汉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提高城市的整体创新能力,又能为民间资本寻找到适合的投资项目,增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动力。
  五、结论
  在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金融体系发挥着巨大的支持作用,但是目前许多城市如武汉在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金融体系的支持作用并不明显,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基于此,本文以武汉市为例,从政府支持、市场导向、民间资本等视角提出具有指导性对策与建议。
  (注:基金项目: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201141333443-6)。)
  【参考文献】
  [1] 杜辉: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与特征[J].大连干部学刊,2006(2).
  [2] 孙易祥: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
  [3] 朱雪梅:创新型城市金融支持体系的研究[J].网络财富,2010(7).
  [4] 张忠军:创新型城市的金融制度支持[J].中国市场,2007(2).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武汉金融》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武汉金融》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